发布时间:2025-09-16 20:02:31 人气:
PG平台官方网站“纪录是用来打破的系列报道 水往高处走船在天上行未来已来,唯创者先。每一次技术边界的拓展,都是对未知的勇敢叩问;每一项行业纪录的刷新,都是创新力量的时代回响。
即日起,中国华电官方微信公众号推出“纪录是用来打破的”系列报道。本系列将带你解锁企业在科技创新领域的突破性成果与实践探索,用镜头与笔触生动记录一个个创新奋进、奋勇争先的奋斗身影。
今天是第一期《水往高处走,船在天上行》,让我们共同见证在船在天上“游”的神奇景象背后,华电人如何用智慧与汗水,将不可能变为可能,让科技创新成为驱动发展的磅礴力量。
在贵州乌江的峻岭深谷中,一座世界级的通航工程——构皮滩水电站通航建筑物,以其非凡的科技实力与工程魄力,重塑江河运输的历史轨迹。这座堪称“国之重器”的超级工程,PG平台官方网站不仅实现了“水往高处走,船在天上行”的奇观,更以六项“世界第一”的卓越成就。
作为世界上首座建于高山峡谷拱坝枢纽上的大型通航工程,构皮滩通航建筑物面临通航水头极高、地质条件复杂、施工与发电相互制约等重大挑战。工程创新采用“三级垂直升船机+通航隧洞+渡槽+明渠”的复合式布局,全线公里的跨越,彻底打通黔中连接长江的黄金水道。它不仅是“西电东送”战略的重要支撑,更是中国工程师智慧、勇气与担当的生动写照。
由于工程条件的特殊性与复杂性,构皮滩水电站通航工程这个“超级电梯”创下六项技术指标的世界之最。
世界上首座采用三级升船机方案的通航建筑物,这一创新设计解决了高落差通航的世界性难题,为未来类似工程提供了全新思路。
世界上通航水头最高的通航建筑物,最大通航水头达到199米,相当于将船舶提升到66层楼的高度。
世界上规模最大、提升力最大的下水式升船机,第一级、第三级500吨级下水式升船机最大提升力达18000kN。
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通航渡槽,三级升船机之间通航水深3米,通航渡槽最大墩高超过100米,堪称“空中水道”。
除此之外,该工程还实现了一项国内首创——首次采用“隧洞+渡槽”组合型式作为通航建筑物主体结构。这些成就不仅彰显了我国在通航工程领域的科技实力,更体现了不断突破极限、勇于创新的“基建狂魔”精神。
这一系列世界级成就的背后,是大量的科技研发与系统集成成果。构皮滩水电站通航工程已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4项、实用新型专利18项,编制国家和行业标准各1部,登记软件著作权7项,出版专著3部,发表核心学术论文21篇。
这些成就源于无数项技术创新与工程突破,包括“疏桩筏板基础+分层强约束”塔柱结构,成功在极软岩地基上建起世界最高的升船机塔柱;低速重载减速器与高精度螺旋绳槽制造技术,保障了提升系统在毫米级精度下的可靠运行;多吊点动态同步与钢丝绳张力均衡控制技术,实现了承船厢在出入水过程中的高精度调平与稳定控制;预制装配式筒体施工与实时测控技术,创造了单月上升12米的“中国速度”,工期较传统工艺缩短16个月。
中国航海学会对该项目的科技成果评价为“国际领先水平”,指出其开创了200米级高坝通航的成功范例,显著提升了我国在高坝通航领域的国际地位。
构皮滩通航工程的建成,不仅是工程技术的跨越,更是绿色发展和区域协调的重要实践。自2021年试运行以来,累计过闸3339艘次,货运量超75万吨,年均直接经济效益达7000万元,有力推动贵州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大局,成为推动区域经济融合、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
构皮滩通航工程所积累的技术经验与管理模式,已成功应用于三峡新通道、广西百色枢纽等重大工程中,这些技术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更有多项被写入《升船机设计规范》《钢丝绳卷扬提升式垂直升船机验收规范》等国家与行业标准体系,为世界高坝通航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构皮滩水电站通航工程以其多项“世界之最”,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工程师的卓越能力与创新精神。受到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主流媒体广泛报道,被誉为“水往高处走,船在天上行”的国之重器,成为中国水电工程和通航技术走向世界的一张亮丽名片。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