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5-27 05:56:49 人气:
pg电子游戏官方网站钢管自动捆装方法与流程2.施工现场搭设施工平台时,需要使用大量的钢管,新购的钢管由工厂加工生产,并打成捆运送至工地,在钢管循环使用过程中,拆卸的钢管集中堆放,长时间使用后往往出现堆场杂乱现象。而当另一项目需要使用钢管时,一般采用货车零散转运,在车辆行驶时容易受震动或刹车时的惯性冲力等影响而散落或遗落,造成较大的安全隐患;另外,当现场吊运钢管时,往往临时用钢丝绳绑扎或零散堆放在吊架上,吊装过程如操作不慎易发生钢管溜滑或散落,时常由此引发高空坠物伤人事故。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钢管自动捆装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现场钢管无序堆放和吊运引起的现场文明施工和安全隐患的问题。
5.(1)将需要打捆的钢筋叠放在钢管支架上,形成钢管堆;在固定架上活动设置第一滚轴,在所述固定架的两侧分别活动设置第二滚轴,将固定架置于钢管堆处,使用钢丝绳绕过钢管堆,使钢丝绳和固定架将钢管堆环绕;将钢丝绳的一侧与固定架固定,将钢丝绳的另一侧则连接至所述第一滚轴;
7.(3)使用打捆钢筋绕钢管堆一周,将所述打捆钢筋的两端交叉布置,并分别连接位于所述固定架两侧的第二滚轴;
11.进一步的,在步骤(1)中,所述钢管支架包括底座、第一杆体、第二杆体,所述第一杆体、所述第二杆体设于所述底座上,且沿所述底座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布置;所述第一杆体与所述第二杆体之间形成捆装空间;第一杆体与所述第二杆体上设有倾斜块,所述倾斜块位于所述捆装空间内;所述倾斜块具有倾斜面,从上至下,所述倾斜面朝向所述捆装空间的中部位置倾斜布置。
12.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上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沿所述底座的长度方向延伸布置;所述第一杆体与所述第一滑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杆体与所述底座固定布置。
13.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上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沿所述底座的长度方向延伸布置;所述倾斜块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滑槽滑动连接,所述倾斜块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杆体或者第二杆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杆体与所述第二杆体分别具有朝向所述捆装空间的朝向面,所述朝向面上设有多个安装孔,多个所述安装孔沿所述第一杆体或者所述第二杆体的
长度方向间隔排列布置;所述倾斜块的上端设有凸块;当所述凸块嵌入所述安装孔时,所述倾斜块的位置固定。
14.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架包括主板和两个侧板,两个所述侧板的一端分别与所述主板的两侧连接,两个所述侧板的另一端朝下并沿相互远离的方向倾斜延伸布置;两个所述第二滚轴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侧板上。
15.进一步的,所述侧板与所述主板铰接;所述侧板的两侧分别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包括扣件,所述主板的两端分别设有与所述连接件对应的调节孔,且设有多个调节孔,多个调节孔不处于同一水平线,通过将所述扣杆与不同的调节孔连接,来调节所述侧板与所述主板之间的角度。
16.进一步的,所述调节孔包括入口端和移动段,所述入口端与所述移动段远离所述连接件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入口端的直径大于所述移动段的直径;所述扣杆包括杆体和端头,所述端头的直径大于所述杆体的直径,所述入口端的直径大于所述端头的直径,所述端头的直径大于所述移动段的直径,所述移动段的直径大于所述杆体的直径。
1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滚轴包括用于连接钢丝绳的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上设有多个连接柱体,多个所述连接柱体沿所述第一连接段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布置;在步骤(1)中,所述钢丝绳的另一端扣住所述连接柱体与所述第一滚轴形成连接。
1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滚轴包括第一操作段,所述第一操作段设有多个第一卡槽,多个所述第一卡槽环绕所述第一操作段间隔布置;在步骤(2)中,撬棍工具卡入所述第一卡槽转动所述第一滚轴。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钢管自动捆装方法,首先将钢管放于钢管支架上,然后将固定架放在钢管上,由固定架与钢管支架初步固定钢管,避免钢管移动,便于后续打捆操作的进行;使钢管位于打捆段与固定架之间,然后旋转第一滚轴,使打捆段缩短,直到打捆段将钢管固定在打捆区域,利用持续转动第一滚轴将钢管间的缝隙压紧压实,使得钢管间捆装严实;此时,即可使用打捆钢筋进行打捆;将打捆钢筋环绕钢管,然后将打捆钢筋的两端交叉,并将交叉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第二滚轴,转动第二滚轴,使打捆钢筋将钢管打捆,施工人员将打捆钢筋交叉处焊接固定即可完成钢管的打捆,操作方便,可帮助施工人员快速捆装。
31.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32.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36.首先将需要打捆的钢管叠放在平整坚实的场地上,为了便于打捆施工的操作,制作钢管支架400将零散钢管规整,形成钢管堆;钢管支架400由工字钢、槽钢、钢管等焊接而成。
37.钢管堆放时,一般选择钢管直径、长度基本相等的拼成一捆;钢管支架400置于钢管堆的两端。
38.然后使用专门设计的固定架100帮助打捆,在固定架100上设置第一滚轴200,并在固定架100的两侧分别活动设置第二滚轴300,第一滚轴200和第二滚轴300均可相对于固定架100转动。
39.操作时,将固定架100平放在钢管堆上,也可以根据用户的习惯将固定架100改变固定架100的放置位置,主要是确保钢管堆与固定架100贴合,由于钢管重量较重,因此在无外力情况下不会发生移动。
40.使用钢丝绳130绕过钢管堆的底部,固定架100的一侧设有钢丝绳130固定部,钢丝绳130的两头均通过钢丝绳130夹固定牢靠,而钢丝绳130的另一端则绕着钢管堆连接第一滚轴200,此时钢丝绳130和固定架100是将钢管堆完全环绕住的,然后使用撬棍工具转动第一滚轴200,使钢丝绳130拉紧,随着钢丝绳130拉紧的过程,钢管之间的缝隙逐步被压实、各个钢管靠紧。
41.撬棍工具选择长度适合、方便施力的撬棍,本实施例中使用φ25、长度约0.8m左右的螺纹钢。
42.第一滚轴200的主要功能是固定钢丝绳130,第一滚轴200包括第一连接段210,第一连接段210上设有多个连接柱体211,多个连接柱体211沿第一连接段210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布置,操作钢丝绳130时,将钢丝绳130的另一端连接至连接柱体211,从而使钢丝绳130与第一滚轴200连接。
43.具体地,钢丝绳130的两端对折,钢丝绳130的两个端头则固定在固定架100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滚轴200设于两个第二滚轴300之间,所以对折后的钢丝绳130的另一头则
经过第二滚轴300的外侧、绕至第一滚轴200的内侧后,套至连接柱体211上,这种情况下,在操作钢丝绳130之前最好是根据具体情况首先准备设定长度的钢丝绳130,这样更便于将钢丝绳130与第一滚轴200连接,当对折后的钢丝绳130的另一头套至连接柱体211上后,即可旋转第一滚轴200,从而可使钢丝绳130绕至第一滚轴200,从而使打捆段缩短,直到打捆段勒紧,使打捆段与固定架100将钢管捆紧,其中多个连接柱体211,可帮助选择多个连接位置,用户可根据钢丝绳130两头与固定架100的固定位置来确定连接哪个连接柱体211,最优捆扎位置应为钢丝绳130与钢管垂直。
44.连接柱体211的端部朝下并朝向距离最近的第二滚轴300的方向弯曲,呈钩子状,且为开口朝下的钩子,钢丝绳130套至连接柱体211后,朝向连接柱体211弯曲的方向转动第一滚轴200,使钢丝绳130缠绕在第一滚轴200上,直到钢管间的缝隙被压实压紧,此时将第一滚轴200的位置固定,以便使用打捆钢筋打捆。
45.第一滚轴200上设有多个间隔环绕第一滚轴200布置的卡槽220,将撬棍插入卡槽220内,垂直于钢管的纵向方向,右上至下施力转动第一滚轴200;由于受第一滚轴200转动行程的影响,工人可对多个卡槽220依次交替施力,钢丝绳130在第一滚轴200上被逐渐拉紧;此时,固定架100被牢固的卡在钢管上,同时钢管支架400的两侧设有斜向定型杆,斜向定型杆将钢管拖住,钢管间逐渐被压紧,并定型且呈六边形。
46.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滚轴300的钢管选用φ8的圆钢,直径过大钢筋弯曲或拉直较难、现场不易操作;打捆钢筋的圆钢长度不少于钢管堆的两倍周长,即1523mm(761.6
47.打捆钢筋先从钢管堆底部托住钢管堆,打捆钢筋的两头由固定架100的内侧绕至钢管堆的上方并交叉;再分别与固定架100两侧的第二滚轴300连接,然后使用转动第二滚轴300,将打捆钢筋拉紧。
48.进一步的,第二滚轴300包括第二连接段310,第二连接段310上设有连接孔311,多个连接孔311沿第二连接段310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使用打捆钢筋打捆时,首先使用打捆钢筋环绕钢管一圈,并将打捆钢筋的两端交叉布置,然后再将交叉后的两端分别穿过位于两侧的第二滚轴300上的连接孔311,使打捆钢筋与第二滚轴300形成连接,然后同时转动两个第二滚轴300,使打捆钢筋拉紧,将钢管捆紧,多个连接孔311,可供打捆钢筋选择多个位置进行打捆,也便于调整打捆钢筋的位置,而最优的打捆位置应为打捆钢筋与钢管的长度方向垂直。
49.第二滚轴300包括操作段,操作段位于第二滚轴300的一端,操作段内活动连接有操作件320,操作件320包括连接端头323和操作杆321,连接端头323嵌入在操作段的内部,操作段具有开口端,操作杆321的一端与连接端头323连接,操作杆321的另一端通过开口端延伸至外部,操作段的内壁上设有套环122,操作杆321穿过套环122延伸至操作段的外部,pg电子网操作件320可沿第二滚轴300的长度方向来回移动,但由于操作件320连接套环122,因此操作件320无法沿其他方向移动,这样,通过驱动操作件320即可使第二滚轴300顺利转动,捆紧钢管。
50.操作杆321上设有一定位卡件322,定位卡件322朝向操作杆321的一端的方向延伸布置,定位卡件322与操作杆321之间的间隙形成卡位区域;操作段上设有缺口,缺口正对卡位区域,将操作件320沿第二滚轴300的另一端的方向移动时,缺口正对卡位区域的内壁卡
入卡位区域,与此同时,套筒壁也卡入卡位区域,从而将第二滚轴300与套筒固定,将第二滚轴300的位置固定。
51.在人工转动第二滚轴300时,首先确保另一个第二滚轴300固定,转动其中一个第二滚轴300,完成转动行程后将此第二滚轴300固定住,转动另一个第二滚轴300,完成转动后将其固定住,在进行其中一个第二滚轴300的转动,重复交替上述步骤,直至两根螺纹钢都不能转动且钢管堆相互压紧挤实,即表明钢管堆被捆紧。
52.在转动第二滚轴300交替施力拉紧过程中,用铁锤轻敲钢管堆,消除钢管堆之间的空隙,使钢管间贴合密实、捆装紧实。
53.在确定钢管堆压实紧密后,第二滚轴300的固定状态始终维持固定,在打捆钢筋搭接的部位,采用单面焊接将打捆钢筋焊接,完成钢管堆打捆。
54.焊接完成打捆钢筋后,将第二滚轴300松开,移开钢丝绳130、固定架100,并拿至下一个位置进行打捆。
55.为防止吊装或运输过程中钢管堆不散落,长度小于6m的钢管在头尾两端位置打捆,长度6~9m钢管在头尾和中间三个位置打捆,9~12m钢管除了头尾和中间共设四个位置打捆。
56.上述提供的钢管自动捆装方法,首先将钢管放于钢管支架400上,然后将固定架100放在钢管上,由固定架100与钢管支架400初步固定钢管,避免钢管移动,便于后续打捆操作的进行;使钢管位于打捆段与固定架100之间,然后旋转第一滚轴200,使打捆段缩短,直到打捆段将钢管固定在打捆区域,利用持续转动第一滚轴200将钢管间的缝隙压紧压实,使得钢管间捆装严实;此时,即可使用打捆钢筋进行打捆;将打捆钢筋环绕钢管,然后将打捆钢筋的两端交叉,并将交叉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第二滚轴300,转动第二滚轴300,使打捆钢筋将钢管打捆,施工人员将打捆钢筋交叉处焊接固定即可完成钢管的打捆,操作方便,可帮助施工人员快速捆装。
57.其中,固定架100包括主板110和两个侧板120,两个侧板120的一端分别与主板110的两侧连接,两个侧板120的另一端朝下并沿相互远离的方向倾斜延伸布置,主板110和两个侧板120形成的截面呈梯形状,两个侧板120对钢管起到一个侧收的作用,可避免在钢管未被打捆前移动,影响打捆进度,延长打捆时间,有了固定板对钢管的活动限制,使打捆效率大大提高,且打捆更方便了。
58.两个侧板120上均设有第二滚轴300,而第一滚轴200则设于两个第二滚轴300之间。
59.进一步的,侧板120与主体铰接;侧板120的两侧分别设有连接部121,连接部121包括连接板和扣件,连接板朝向主板110的方向延伸,扣件固定在连接板上;主板110的两端分别设有与连接件对应的调节孔111,且设有多个调节孔111,多个调节孔111不处于同一水平线,通过将扣杆与不同位置的调节孔111连接,可调节侧板120与主板110之间的角度。
60.这样,施工人员可根据需要调节侧板120与主板110之间的角度,侧板120与主板110之间的角度越大,打捆区间就越大,能打捆在一起的钢筋就越多,施工人员可根据需求决定。
61.其中,调节孔111包括入口端1110和移动段1111,入口端1110与移动段1111远离连接件的一端相连接,入口端1110的直径大于移动段1111的直径;扣杆包括杆体和端头,端头
的直径大于杆体的直径,入口端1110的直径大于端头的直径,端头的直径大于移动段1111的直径,移动段1111的直径大于杆体的直径,将扣杆与调节孔111连接时,将端头穿过入口端1110,然后将扣杆移至移动段1111,此时扣杆与调节孔111连接成功,且确保扣杆与调节孔111不易脱离,需要将扣杆脱离调节孔111时,则先将扣杆移至入口端1110的位置,将扣杆脱离调节孔111。
62.进一步的,从下至上,调节孔111与连接部121之间的距离越长,保证扣杆连接不同的调节孔111时,侧板120与主板110之间形成的角度是不同的。
63.具体地,侧板120的两侧均设有连接件,且相对应的,主板110的两端也分别设有与各个连接件一一对应多个的调节孔111,为了保持侧板120两侧的平衡,位于本体两端的多个调节孔111处于一一对应的状态,也就是说,位于主板110一端的第一个调节孔111,与位于主板110另一端的第一个调节孔111处于同一水平线处于同一水平线朝上弯曲布置;在打捆时,侧板120由于挤压钢管,会对侧板120产生一定的反作用力,弯曲布置移动段1111刚好可以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避免扣杆脱离调节孔111,或者在调节孔111内移动。
65.进一步的,移动段1111靠近连接件的一端连接有定位端1112,定位端1112朝下延伸,当扣杆移至定位端1112,则是完成连接件与调节孔111的连接。
66.钢管支架400,包括底座410;底座410上设有第一杆体420和第二杆体430,第一杆体420、第二杆体430沿底座410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且第一杆体420与第二杆体430呈正对布置;第一杆体420与第二杆体430之间形成捆装空间,将需要捆装的钢管放于捆装空间,与固定架100配合,限制钢管的移动,便于后续打捆。
67.第一杆体420与第二杆体430上设有倾斜块440,倾斜块440位于捆装空间内;倾斜块440具有倾斜面,从上至下,倾斜面朝向捆装空间的中部位置倾斜布置,将钢管放于捆装空间,倾斜块440使钢管堆呈一定形状放置,本实施例中,在钢管支架400与固定架100的作用下,打捆完成的钢管堆呈六边形,六边形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且六边形结构便于钢管堆放,节省空间;其上下呈梯形对称,亦方便现场计算钢管的根数。
68.进一步的,底座410上设有第一滑槽412,第一杆体420与第一滑槽412滑动连接;第一滑槽412沿底座410的长度方向延伸,沿第一滑槽412的方向移动第一杆体420的位置,可改变捆装空间的大小,施工人员可根据需要确定捆装空间的大小,相比无法改变捆装空间的钢管支架400来说,本实施例中的钢管支架400更加实用。
69.在第一杆体420上设有一定位扣件421,定位扣件421与第一杆体420铰接;定位扣件421具有扣孔,底座410上设有多个定位杆411,将定位扣件421下扣,扣住对应位置的定位杆411,即可使第一杆体420的位置固定;且多个定位杆411沿底座410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布置,根据第一杆体420移动的位置对应不同的定位杆411扣合。
70.另外,底座410上还设有第二滑槽413,第二滑槽413沿底座410的长度方向延伸布置;倾斜块440的下端与第二滑槽413滑动连接,倾斜块440的上端与第一杆体420或者第二杆体430可拆卸连接;第一杆体420与第二杆体430分别具有朝向捆装空间的朝向面,朝向面上设有多个安装孔,多个安装孔沿第一杆体420或者第二杆体430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布置;倾斜块440的上端设有凸块;当凸块嵌入安装孔时,倾斜块440的位置固定。
71.除了可以移动第一杆体420改变捆装空间的大小,还能通过改变倾斜块440的倾斜程度,改变打捆后的钢管堆的边长,具体地,在朝向面上设有多个安装孔,倾斜块440的上端与不同的安装孔连接,则倾斜块440的倾斜角度会有所改变,施工人员可自行确定并调整倾斜块440的倾斜程度。
72.并且固定架100的两个侧板120的倾斜角度也可调节,施工人员可同时配合侧板120的倾斜角度来调节倾斜块440的角度,这样,施工人员可打捆出各种边长不一致的六边形,结合吊装是否方便、搬运是否方便、以及堆放是否方便等等一系列施工问题,确定最适合的倾斜角度。
73.进一步的,安装孔呈球形,凸块呈球形,且凸块的外周覆盖有软胶层,球形状的凸块更便于安装,且凸块外周覆盖的软胶层,可使凸块与安装孔扣合更紧。
74.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1. 压力容器及管道强度分析与结构优化 2. 压力容器及管道循环塑性分析与可靠性研究 3. 过程装备检测技术与结构完整性评价 4. 过程及装备计算机辅助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