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5-25 19:40:23 人气:
pg电子网钢管自动捆装方法(73)专利权人深圳市工勘岩土集团有限公司地址518054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粤海街道高新区社区科技南八路8号博泰工勘大厦1501
本发明涉及施工现场材料打捆的技术领域,公开了钢管自动捆装方法,钢包括以下步骤,(1)将需要打捆的钢筋叠放在钢管支架上,形成钢管堆,在固定架上活动设置第一滚轴,在固定架的两侧分别活动设置第二滚轴,将固定架置于钢管堆处,使用钢丝绳绕过钢管堆,使钢丝绳和固定架将钢管堆环绕,将钢丝绳的一侧与固定架固定,将钢丝绳的另一侧则连接至第一滚轴,(2)用撬棍工具转动第一滚轴,使钢丝绳被拉紧,(3)使用打捆钢筋绕钢管堆一周,将打捆钢筋的两端交叉布置,并分别连接位于固定架两侧的第二滚轴,(4)转动两个第二滚轴,将环绕在钢管堆上的打捆钢筋拉紧,(5)将打捆钢筋重叠位置焊接牢固,(6)松开钢丝绳,完成钢管捆装。
(1)将需要打捆的钢筋叠放在钢管支架上,形成钢管堆,然后将固定架放在钢管堆上,在固定架上活动设置第一滚轴,在所述固定架的两侧分别活动设置第二滚轴,使用钢丝绳绕过钢管堆,使钢丝绳和固定架将钢管堆环绕,将钢丝绳的一侧与固定架固定,将钢丝绳的另一侧则连接至所述第一滚轴,
(3)使用打捆钢筋绕钢管堆一周,将所述打捆钢筋的两端交叉布置,并分别连接位于所述固定架两侧的第二滚轴,
在步骤(1)中,所述钢管支架包括底座、第一杆体、第二杆体,所述第一杆体、所述第二杆体设于所述底座上,且沿所述底座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布置,所述第一杆体与所述第二杆体之间形成捆装空间,第一杆体与所述第二杆体上设有倾斜块,所述倾斜块位于所述捆装空间内,所述倾斜块具有倾斜面,从上至下,所述倾斜面朝向所述捆装空间的中部位置倾斜布置,
所述固定架包括主板和两个侧板,两个所述侧板的一端分别与所述主板的两侧连接,两个所述侧板的另一端朝下并沿相互远离的方向倾斜延伸布置,两个所述第二滚轴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侧板上,
所述侧板与所述主板铰接,所述侧板的两侧分别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包括扣杆,所述主板的两端分别设有与所述连接部对应的调节孔,且设有多个调节孔,多个调节孔不处于同一水平线,通过将所述扣杆与不同的调节孔连接,来调节所述侧板与所述主板之间的角度,
所述调节孔包括入口端和移动段,所述入口端与所述移动段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入口端的直径大于所述移动段的直径,所述扣杆包括杆体和端头,所述端头的直径大于所述杆体的直径,所述入口端的直径大于所述端头的直径,所述端头的直径大于所述移动段的直径,所述移动段的直径大于所述杆体的直径,
所述第一滚轴包括用于连接钢丝绳的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上设有多个连接柱体,多个所述连接柱体沿所述第一连接段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布置,在步骤(1)中,所述钢丝绳的另一端扣住所述连接柱体与所述第一滚轴形成连接,
所述第一滚轴包括第一操作段,所述第一操作段设有多个第一卡槽,多个所述第一卡槽环绕所述第一操作段间隔布置,在步骤(2)中,撬棍工具卡入所述第一卡槽转动所述第一滚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自动捆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沿所述底座的长度方向延伸布置,所述第一杆体与所述第一滑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杆体与所述底座固定布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自动捆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沿所述底座的长度方向延伸布置,所述倾斜块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滑槽滑动连接,所述倾斜块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杆体或者第二杆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杆体与所述第
二杆体分别具有朝向所述捆装空间的朝向面,所述朝向面上设有多个安装孔,多个所述安装孔沿所述第一杆体或者所述第二杆体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布置,所述倾斜块的上端设有凸块,当所述凸块嵌入所述安装孔时,所述倾斜块的位置固定。
[0002]施工现场搭设施工平台时,需要使用大量的钢管,新购的钢管由工厂加工生产,并打成捆运送至工地,在钢管循环使用过程中,拆卸的钢管集中堆放,长时间使用后往往出现堆场杂乱现象。而当另一项目需要使用钢管时,一般采用货车零散转运,在车辆行驶时容易受震动或刹车时的惯性冲力等影响而散落或遗落,造成较大的安全隐患,另外,当现场吊运钢管时,往往临时用钢丝绳绑扎或零散堆放在吊架上,吊装过程如操作不慎易发生钢管溜滑或散落,时常由此引发高空坠物伤人事故。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钢管自动捆装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现场钢管无序堆放和吊运引起的现场文明施工和安全隐患的问题。
[0005](1)将需要打捆的钢筋叠放在钢管支架上,形成钢管堆,在固定架上活动设置第一滚轴,在所述固定架的两侧分别活动设置第二滚轴,将固定架置于钢管堆处,使用钢丝绳绕过钢管堆,使钢丝绳和固定架将钢管堆环绕,将钢丝绳的一侧与固定架固定,将钢丝绳的另一侧则连接至所述第一滚轴,
[0007](3)使用打捆钢筋绕钢管堆一周,将所述打捆钢筋的两端交叉布置,并分别连接位于所述固定架两侧的第二滚轴,
[0011]进一步的,在步骤(1)中,所述钢管支架包括底座、第一杆体、第二杆体,所述第一杆体、所述第二杆体设于所述底座上,且沿所述底座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布置,所述第一杆体与所述第二杆体之间形成捆装空间,第一杆体与所述第二杆体上设有倾斜块,所述倾斜块位于所述捆装空间内,所述倾斜块具有倾斜面,从上至下,所述倾斜面朝向所述捆装空间的中部位置倾斜布置。
[0012]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上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沿所述底座的长度方向延伸布置,所述第一杆体与所述第一滑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杆体与所述底座固定布置。
[0013]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上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沿所述底座的长度方向延伸布置,所述倾斜块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滑槽滑动连接,所述倾斜块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杆体或者第二杆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杆体与所述第二杆体分别具有朝向所述捆装空间的朝向面,所述朝向面上设有多个安装孔,多个所述安装孔沿所述第一杆体或者所述第二杆体的
长度方向间隔排列布置,所述倾斜块的上端设有凸块,当所述凸块嵌入所述安装孔时,所述倾斜块的位置固定。
[0014]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架包括主板和两个侧板,两个所述侧板的一端分别与所述主板的两侧连接,两个所述侧板的另一端朝下并沿相互远离的方向倾斜延伸布置,两个所述第二滚轴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侧板上。
[0015] 进一步的,所述侧板与所述主板铰接,所述侧板的两侧分别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包括扣件,所述主板的两端分别设有与所述连接件对应的调节孔,且设有多个调节孔,多个调节孔不处于同一水平线,通过将所述扣杆与不同的调节孔连接,来调节所述侧板与所述主板之间的角度。
[0016]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孔包括入口端和移动段,所述入口端与所述移动段远离所述连接件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入口端的直径大于所述移动段的直径,所述扣杆包括杆体和端头,所述端头的直径大于所述杆体的直径,所述入口端的直径大于所述端头的直径,所述端头的直径大于所述移动段的直径,所述移动段的直径大于所述杆体的直径。
[0017]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滚轴包括用于连接钢丝绳的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上设有多个连接柱体,多个所述连接柱体沿所述第一连接段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布置,在步骤(1)中,所述钢丝绳的另一端扣住所述连接柱体与所述第一滚轴形成连接。
[0018]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滚轴包括第一操作段,所述第一操作段设有多个第一卡槽,多个所述第一卡槽环绕所述第一操作段间隔布置,在步骤(2)中,撬棍工具卡入所述第一卡槽转动所述第一滚轴。
[002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钢管自动捆装方法,首先将钢管放于钢管支架上,然后将固定架放在钢管上,由固定架与钢管支架初步固定钢管,避免钢管移动,便于后续打捆操作的进行,使钢管位于打捆段与固定架之间,然后旋转第一滚轴,使打捆段缩短,直到打捆段将钢管固定在打捆区域,利用持续转动第一滚轴将钢管间的缝隙压紧压实,使得钢管间捆装严实,此时,即可使用打捆钢筋进行打捆,将打捆钢筋环绕钢管,然后将打捆钢筋的两端交叉,并将交叉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第二滚轴,转动第二滚轴,使打捆钢筋将钢管打捆,施工人员将打捆钢筋交叉处焊接固定即可完成钢管的打捆,操作方便,可帮助施工人员快速捆装。
[0031]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32] 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0036] 首先将需要打捆的钢管叠放在平整坚实的场地上,为了便于打捆施工的操作,制作钢管支架400将零散钢管规整,形成钢管堆,钢管支架400由工字钢、槽钢、钢管等焊接而成。
[0037] 钢管堆放时,一般选择钢管直径、长度基本相等的拼成一捆,钢管支架400置于钢管堆的两端。
[0038] 然后使用专门设计的固定架100帮助打捆,在固定架100上设置第一滚轴200,并在固定架100的两侧分别活动设置第二滚轴300,第一滚轴200和第二滚轴300均可相对于固定架100转动。
[0039] 操作时,将固定架100平放在钢管堆上,也可以根据用户的习惯将固定架100改变固定架100的放置位置,主要是确保钢管堆与固定架100贴合,由于钢管重量较重,因此在无外力情况下不会发生移动。
[0040] 使用钢丝绳130绕过钢管堆的底部,固定架100的一侧设有钢丝绳130固定部,钢丝绳130的两头均通过钢丝绳130夹固定牢靠,而钢丝绳130的另一端则绕着钢管堆连接第一滚轴200,此时钢丝绳130和固定架100是将钢管堆完全环绕住的,然后使用撬棍工具转动第一滚轴200,使钢丝绳130拉紧,随着钢丝绳130拉紧的过程,钢管之间的缝隙逐步被压实、各个钢管靠紧。
[0041] 撬棍工具选择长度适合、方便施力的撬棍,本实施例中使用φ25、长度约0.8m左右的螺纹钢。
[0042] 第一滚轴200的主要功能是固定钢丝绳130,第一滚轴200包括第一连接段210,第一连接段210上设有多个连接柱体211 ,多个连接柱体211沿第一连接段210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布置,操作钢丝绳130时,将钢丝绳130的另一端连接至连接柱体211,从而使钢丝绳130与第一滚轴200连接。
[0043] 具体地,钢丝绳130的两端对折,钢丝绳130的两个端头则固定在固定架100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滚轴200设于两个第二滚轴300之间,所以对折后的钢丝绳130的另一头则
经过第二滚轴300的外侧、绕至第一滚轴200的内侧后,套至连接柱体211上,这种情况下,在操作钢丝绳130之前最好是根据具体情况首先准备设定长度的钢丝绳130,这样更便于将钢丝绳130与第一滚轴200连接,当对折后的钢丝绳130的另一头套至连接柱体211上后,即可旋转第一滚轴200,从而可使钢丝绳130绕至第一滚轴200,从而使打捆段缩短,直到打捆段勒紧,使打捆段与固定架100将钢管捆紧,其中多个连接柱体211 ,可帮助选择多个连接位置,用户可根据钢丝绳130两头与固定架100的固定位置来确定连接哪个连接柱体211,最优捆扎位置应为钢丝绳130与钢管垂直。
[0044] 连接柱体211的端部朝下并朝向距离最近的第二滚轴300的方向弯曲,呈钩子状,且为开口朝下的钩子,钢丝绳130套至连接柱体211后,朝向连接柱体211弯曲的方向转动第一滚轴200,使钢丝绳130缠绕在第一滚轴200上,直到钢管间的缝隙被压实压紧,此时将第一滚轴200的位置固定,以便使用打捆钢筋打捆。
[0045] 第一滚轴200上设有多个间隔环绕第一滚轴200布置的卡槽220,将撬棍插入卡槽220内,垂直于钢管的纵向方向,右上至下施力转动第一滚轴200,由于受第一滚轴200转动行程的影响,工人可对多个卡槽220依次交替施力,钢丝绳130在第一滚轴200上被逐渐拉紧,此时,固定架100被牢固的卡在钢管上,同时钢管支架400的两侧设有斜向定型杆,斜向定型杆将钢管拖住,钢管间逐渐被压紧,并定型且呈六边形。
[0046]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滚轴300的钢管选用φ8的圆钢,直径过大钢筋弯曲或拉直较难、现场不易操作,打捆钢筋的圆钢长度不少于钢管堆的两倍周长,即1523mm(761 .6×2≈1523mm) 。
[0047] 打捆钢筋先从钢管堆底部托住钢管堆,打捆钢筋的两头由固定架100的内侧绕至钢管堆的上方并交叉,再分别与固定架100两侧的第二滚轴300连接,然后使用转动第二滚轴300,将打捆钢筋拉紧。
[0048] 进一步的,第二滚轴300包括第二连接段310,第二连接段310上设有连接孔311 ,多个连接孔311沿第二连接段310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使用打捆钢筋打捆时,首先使用打捆钢筋环绕钢管一圈,并将打捆钢筋的两端交叉布置,然后再将交叉后的两端分别穿过位于两侧的第二滚轴300上的连接孔311,使打捆钢筋与第二滚轴300形成连接,然后同时转动两个第二滚轴300,使打捆钢筋拉紧,将钢管捆紧,多个连接孔311 ,可供打捆钢筋选择多个位置进行打捆,也便于调整打捆钢筋的位置,而最优的打捆位置应为打捆钢筋与钢管的长度方向垂直。
[0049] 第二滚轴300包括操作段,操作段位于第二滚轴300的一端,操作段内活动连接有操作件320,操作件320包括连接端头323和操作杆321 ,连接端头323嵌入在操作段的内部,操作段具有开口端,操作杆321的一端与连接端头323连接,操作杆321的另一端通过开口端延伸至外部,操作段的内壁上设有套环122,操作杆321穿过套环122延伸至操作段的外部,操作件320可沿第二滚轴300的长度方向来回移动,但由于操作件320连接套环122,因此操作件320无法沿其他方向移动,这样,通过驱动操作件320即可使第二滚轴300顺利转动,捆紧钢管。
[0050] 操作杆321上设有一定位卡件322,定位卡件322朝向操作杆321的一端的方向延伸布置,定位卡件322与操作杆321之间的间隙形成卡位区域,操作段上设有缺口,缺口正对卡位区域,将操作件320沿第二滚轴300的另一端的方向移动时,缺口正对卡位区域的内壁卡
入卡位区域,与此同时,套筒壁也卡入卡位区域,从而将第二滚轴300与套筒固定,将第二滚轴300的位置固定。
[0051] 在人工转动第二滚轴300时,首先确保另一个第二滚轴300固定,转动其中一个第二滚轴300,完成转动行程后将此第二滚轴300固定住,转动另一个第二滚轴300,完成转动后将其固定住,在进行其中一个第二滚轴300的转动,重复交替上述步骤,直至两根螺纹钢都不能转动且钢管堆相互压紧挤实,即表明钢管堆被捆紧。
[0052] 在转动第二滚轴300交替施力拉紧过程中,用铁锤轻敲钢管堆,消除钢管堆之间的空隙,使钢管间贴合密实、捆装紧实。
[0053] 在确定钢管堆压实紧密后,第二滚轴300的固定状态始终维持固定,在打捆钢筋搭接的部位,采用单面焊接将打捆钢筋焊接,完成钢管堆打捆。
[0054] 焊接完成打捆钢筋后,将第二滚轴300松开,移开钢丝绳130、PG平台官方网站固定架100,并拿至下一个位置进行打捆。
[0055] 为防止吊装或运输过程中钢管堆不散落,长度小于6m的钢管在头尾两端位置打捆,长度6,9m钢管在头尾和中间三个位置打捆(9)12m钢管除了头尾和中间共设四个位置打捆。
[0056] 上述提供的钢管自动捆装方法,首先将钢管放于钢管支架400上,然后将固定架100放在钢管上,由固定架100与钢管支架400初步固定钢管,避免钢管移动,便于后续打捆操作的进行,使钢管位于打捆段与固定架100之间,然后旋转第一滚轴200,使打捆段缩短,直到打捆段将钢管固定在打捆区域,利用持续转动第一滚轴200将钢管间的缝隙压紧压实,使得钢管间捆装严实,此时,即可使用打捆钢筋进行打捆,将打捆钢筋环绕钢管,然后将打捆钢筋的两端交叉,并将交叉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第二滚轴300,转动第二滚轴300,使打捆钢筋将钢管打捆,施工人员将打捆钢筋交叉处焊接固定即可完成钢管的打捆,操作方便,可帮助施工人员快速捆装。
[0057] 其中,固定架100包括主板110和两个侧板120,两个侧板120的一端分别与主板110的两侧连接,两个侧板120的另一端朝下并沿相互远离的方向倾斜延伸布置,主板110和两个侧板120形成的截面呈梯形状,两个侧板120对钢管起到一个侧收的作用,可避免在钢管未被打捆前移动,影响打捆进度,延长打捆时间,有了固定板对钢管的活动限制,使打捆效率大大提高,且打捆更方便了。
[0058] 两个侧板120上均设有第二滚轴300,而第一滚轴200则设于两个第二滚轴300之间。
[0059] 进一步的,侧板120与主体铰接,侧板120的两侧分别设有连接部121,连接部121包括连接板和扣件,连接板朝向主板110的方向延伸,扣件固定在连接板上,主板110的两端分别设有与连接件对应的调节孔111 ,且设有多个调节孔111 ,多个调节孔111不处于同一水平线,通过将扣杆与不同位置的调节孔111连接,可调节侧板120与主板110之间的角度。
[0060] 这样,施工人员可根据需要调节侧板120与主板110之间的角度,侧板120与主板110之间的角度越大,打捆区间就越大,能打捆在一起的钢筋就越多,施工人员可根据需求决定。
[0061] 其中,调节孔111包括入口端1110和移动段1111 ,入口端1110与移动段1111远离连接件的一端相连接,入口端1110的直径大于移动段1111的直径,扣杆包括杆体和端头,端头
的直径大于杆体的直径,入口端1110的直径大于端头的直径,端头的直径大于移动段1111的直径,移动段1111的直径大于杆体的直径,将扣杆与调节孔111连接时,将端头穿过入口端1110,然后将扣杆移至移动段1111 ,此时扣杆与调节孔111连接成功,且确保扣杆与调节孔111不易脱离,需要将扣杆脱离调节孔111时,则先将扣杆移至入口端1110的位置,将扣杆脱离调节孔111。
[0062] 进一步的,从下至上,调节孔111与连接部121之间的距离越长,保证扣杆连接不同的调节孔111时,侧板120与主板110之间形成的角度是不同的。
[0063] 具体地,侧板120的两侧均设有连接件,且相对应的,主板110的两端也分别设有与各个连接件一一对应多个的调节孔111 ,为了保持侧板120两侧的平衡,位于本体两端的多个调节孔111处于一一对应的状态,也就是说,位于主板110一端的第一个调节孔111 ,与位于主板110另一端的第一个调节孔111处于同一水平线一端的第二个调节孔
111,与位于主板110另一端的第二个调节孔111处于同一水平线朝上弯曲布置,在打捆时,侧板120由于挤压钢管,会对侧板120产生一定的反作用力,弯曲布置移动段1111刚好可以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避免扣杆脱离调节孔111,或者在调节孔111内移动。
[0065] 进一步的,移动段1111靠近连接件的一端连接有定位端1112,定位端1112朝下延伸,当扣杆移至定位端1112,则是完成连接件与调节孔111的连接。
[0066] 钢管支架400,包括底座410,底座410上设有第一杆体420和第二杆体430,第一杆体420、第二杆体430沿底座410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且第一杆体420与第二杆体430呈正对布置,第一杆体420与第二杆体430之间形成捆装空间,将需要捆装的钢管放于捆装空间,与固定架100配合,限制钢管的移动,便于后续打捆。
[0067] 第一杆体420与第二杆体430上设有倾斜块440,倾斜块440位于捆装空间内,倾斜块440具有倾斜面,从上至下,倾斜面朝向捆装空间的中部位置倾斜布置,将钢管放于捆装空间,倾斜块440使钢管堆呈一定形状放置,本实施例中,在钢管支架400与固定架100的作用下,打捆完成的钢管堆呈六边形,六边形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且六边形结构便于钢管堆放,节省空间,其上下呈梯形对称,亦方便现场计算钢管的根数。
[0068] 进一步的,底座410上设有第一滑槽412,第一杆体420与第一滑槽412滑动连接,第一滑槽412沿底座410的长度方向延伸,沿第一滑槽412的方向移动第一杆体420的位置,可改变捆装空间的大小,施工人员可根据需要确定捆装空间的大小,相比无法改变捆装空间的钢管支架400来说,本实施例中的钢管支架400更加实用。
[0069] 在第一杆体420上设有一定位扣件421 ,定位扣件421与第一杆体420铰接,定位扣件421具有扣孔,底座410上设有多个定位杆411 ,将定位扣件421下扣,扣住对应位置的定位杆411 ,即可使第一杆体420的位置固定,且多个定位杆411沿底座410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布置,根据第一杆体420移动的位置对应不同的定位杆411扣合。